(资料图片)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苏雯芊 3月24日,第三届澜湄视听周系列活动澜湄视听国际合作论坛——“文明之光”非遗视听传播论坛在昆明举行。
以非遗文化为核心议题,澜湄各国主流媒体、非遗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代表、各国非遗技艺传承者、专家学者作分享交流。围绕当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在非遗视听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数字化技术在优秀文化保护中的应用、非遗题材节目的创作经验、媒体如何服务非遗保护等话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柬埔寨文化与艺术部国务秘书普拉克·索纳拉以视频方式为论坛致辞。他认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切实的远景目标和战略行动计划。同时,要注重提升文艺领域的人才质量与数量,助推创意产业发展。“希望澜湄各国携起手来,珍视多样的澜湄文化,共同助力世界文化和艺术发展。”
“要让古老方志和文化走下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负责人、总编审何燕表示,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当下,要积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搭上数字化的快车,提高群众对云南非遗的知悉度,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中视协融媒体文化委员会执委、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冯晓华以《纪录片创作的精彩素材——非遗故事》为题作分享。她认为,非遗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播价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生动的传承人故事,丰富的非遗项目题材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澜湄各国同处澜湄文化圈,各国非遗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独特魅力。
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节目部主任、纪录片导演刘蕴锋认为,要打造更年轻、更国际化的非遗文化视听内容,就要遵循五个方面原则,即叙事内容上注重贴近性和亲近感;主体上选择经历过文化冲突与适应的青年群体;形式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场景体验;传播渠道上选择以视频为主的移动社交平台;尽量降低语言不通带来的理解困难,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和信息损耗。
“澜湄各国要唤起年轻一代的责任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继续传承下去。”缅甸电影组织、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Chan Thar Kyi Soe分享缅甸电影制作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努力。他介绍,近年来缅甸电影组织致力于修复早期非遗题材电影,缅甸电影制作者们通过影像,记录非遗文化等习俗,留存缅甸记忆。
老挝蓝椅电影节执行导演Sean Chadwell分享了老挝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经验。他介绍到,蓝椅电影节是一个本国艺术创作家共同交流的平台,也是老挝电影制作人与各国同行对话、合作的窗口。通过筹集资金来资助本土电影项目,让本土电影制作人得到公共支持,有助于更好地宣扬老挝非遗文化。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泰国民联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省文旅厅共同承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