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美元是国际核心货币,其他国家就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那么,作为需求方的其他国家,就必须通过出口赚取外汇的形式,来储备足够的美元。
韩和元
对于新一轮的全球“去美元化”的成因,当前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个人认为,或跟美元日趋武器化,以及很多国家面临美元短缺有关。其中,前者属于主动去美元,另后者则属于被动去美元。由此而衍生的一个问题是,为何会出现美元短缺,乃至美元荒?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此予以简析。为了便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国际货币与经济格局予以简单梳理。
读过我文章的读者朋友,或有印象,那就是我多次提及一个经济学概念——特里芬困境,该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于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所提出,它讲的是这样一种悖论:由于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就是“特里芬困难”。
这一概念事实上已经揭示出了目前全球的国际货币格局:由于美元是国际核心货币,其他国家就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那么,作为需求方的其他国家,就必须通过出口赚取外汇的形式,来储备足够的美元。而作为供给方的美国而言,要想确保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则必须以长期贸易逆差的形式输出美元。
这还仅仅只是其中一环。另一环则是,由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比较完备、甚至可说已过度福利化了。在这种制度下,因为国民无须为未来担忧,其消费欲望得以全面释放,导致的结果是储蓄率很低。而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备,出于对未来之担忧,国民的消费热情被抑制,而储蓄愿望随之高企。
在这种格局下,于美国而言,要想维持经济增长就需确保消费增长,而要想消费增长就得有人肯借钱给它。同样,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想维持经济增长就需确保出口增长,就需购买美国的国债,以此让美元回流,为其债务融资。只有这样,美国才有可支配的钱,才会大量进口,进而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全球需要足够的美元储备,加上美国低储蓄、制造业空心化和全球储蓄过剩,美国以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各国以外汇储备或私人形式再将美元投资到美国证券资产。这样一来,美国的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互为镜像,即经常账户赤字必然需要资本及金融账户盈余。这样一来,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及贸易循环格局就此形成。
事实上,过去十来年美国政府也确实在有意地无意地利用这一国际货币及贸易格局,主动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虽然,也确实带动了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在天量流动性的驱动下,物价问题也终于暴露出来。作为应对,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以此来紧缩流动性,这本身就意味着要抽走市场上的美元。
更重要的是,受此影响,大量套息资金也迅速回流美国,进而带动美元指数出现大幅上涨,最多的时候美元指数涨了20%,创20年以来的新高。TIC流量数据显示,同期海外投资者(包括私人和官方)累计净买入美国证券资产16070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连续两年净买入破万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者累计净增持美国证券资产16770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净买入规模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紧缩+套息资金回流美国,无疑等同于抽走国际上流动的美元。而这个过程,类同于非美国家的资产挤兑,结果是全球资产基本都是暴跌、暴跌复暴跌。资产价格暴跌危机,又进一步加剧美元回流,从而使得非美国家的美元短缺问题进一步恶化。
当然,除此之外,受高物价和美联储加息影响,令美国的消费需求开始减缓也是原因。近期的美国进口领先指标、韩国出口、全球PMI等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美国进口需求减弱。这无疑会令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缩窄。而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论及的目前国际货币与贸易格局决定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收窄,意味着的是对全球美元输出的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激进加息回收流动性+套息资金回流美国+非美国家资产挤兑进一步加速美元回流+美国消费需求疲软、贸易逆差收窄,令美元输出减速……”,正是在这些因素集合的共同作用,令全球经济陷入美元短缺乃至美元荒的困境。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标签: